久久久久高清视频,亚洲精品一区久久狠狠欧美,亚州欧美视频,亚洲精品久久久久国产,国产88av,av在线一区二区三区,婷婷中文在线

首頁 頭條新聞 熱點專題 綜合要聞 日報 晚報 評論 文苑 交通 攝影 看鄉(xiāng)村 專版 市場
陽泉新聞網(wǎng) >> 文苑
煤油燈下
□李娟銀
發(fā)布日期:2025-06-06 06:36
來源:陽泉晚報

  20世紀80年代,我還是個七八歲的懵懂頑童,那時候由于電力供應(yīng)不足,停電如家常便飯一般,為此家家戶戶都要用煤油燈應(yīng)急。一盞煤油燈,仿佛承載了那個年代所有的情感故事。

  家里照明通常用的是自制煤油燈。一個空藥瓶,在瓶蓋上扎個小孔,穿進一條細細的長長的棉繩或者紙捻子,留出一小截做燈芯,在瓶子里倒上煤油,擰上蓋子,等到棉繩被煤油全部潤透,火柴一點,燈芯就亮,簡易的煤油燈就做好了。為防止塑料蓋子被燒壞,通常還要剪一個同瓶蓋一樣大小的鐵片,打上孔,覆蓋在瓶蓋上。也有人用一截鐵皮卷個小筒,把棉繩穿進去,上面留出燈芯。煤油要到供銷社去買,一斤幾毛錢,由于生產(chǎn)力低下,一個勞動力辛苦勞作一天還掙不到一斤煤油。在計劃經(jīng)濟的年代,煤油也是稀缺物品,絕不能隨意浪費。

  夜色降臨,忙碌了一天的家人陸續(xù)回家。母親會習慣性地從墻上取下煤油燈,吹去塵土,輕輕擰開蓋子,往里面添上煤油,然后擰緊,再把燈芯往上挑一挑,這才小心翼翼地擦燃火柴將煤油燈點亮。隨著“刺啦”一聲,一團紅紅的火苗瞬間跳躍起來,燈光慢慢地照亮了黑暗的屋子,也照亮了我的心。那時候我家住得很簡陋,兩間很小的房子里,除了住著我們一家六口,還要堆放雜物。一個不大的窗戶糊著發(fā)黃的報紙,一扇吱呀作響的木門上滿是裂縫,隱隱透進一些光亮。為了節(jié)省煤油,我們?nèi)胰藬D在一個房間里,在煤油燈下各自忙碌。母親會把燈芯剪得很短,豌豆大的火苗微微跳動著,把我們每個人的身影投在身后的墻壁、家具、地面上,影影綽綽。微弱的燈光輕輕搖曳,不僅驅(qū)散了黑暗,也溫暖了心房,溫暖了我的童年。

  煤油燈下,最忙碌的要數(shù)母親,她縫衣服、釘扣子、補襪子……母親在油燈下做紙筋笸籮是我至今難忘的記憶。平時收集起來的舊本子、爛麻紙、廢報紙,這時候都派上了用場。母親把爛紙細細撕碎泡在水里,然后慢慢搗成紙漿,撈出來的紙漿擠掉水分,團成團擱在大盆里。將熬好的稀溜溜的面糊倒進紙漿里使勁攪拌,直至完全融合,隨后,把搗好的紙漿一點一點抹在笸籮模子上。家里大大小小的盆、甕、罐都可以做模子,要多大的笸籮就拿多大的家伙什,抹平整抹均勻后任其晾干。成型的紙筋笸籮呈土灰色,母親找出平時積攢的五顏六色的香煙盒子摩挲平了,一張一張糊在表面,做好的笸籮用來盛米面、干菜、雞蛋、針線等?;ɑňG綠的紙筋笸籮,是時代的印記,是母親的智慧,是平凡生活里鮮亮的回憶。

  小時候村里人都穿布鞋,那時候的婦女沒有不會做布鞋的,我的母親也不例外。煤油燈下,母親忙著打袼褙、糊鞋面、納鞋底……我從小穿著母親做的千層底鞋子長大,家里麻繩、鞋樣、襪板、拔吊子等工具一應(yīng)俱全。母親經(jīng)常在小腿上搓繩。買來的麻繩理順以后,一頭先打個結(jié),然后一手輕搓一手慢捻,時捋時拽,邊續(xù)邊搓,不一會兒,一根細長勻稱的麻繩就搓好了。母親也會用拔吊子捻繩,兩手一上一下左翻右飛,兩股麻繩就會擰在一起。搓夠了麻繩,母親整晚整晚做鞋,因為白天要下地、擔水、磨面、洗衣服,只能晚上做。我們家里人多,每當寒來暑往、四季交替、逢年過節(jié)之時,母親總是忙著做鞋?;璋档挠蜔粝?,母親一手緊握鞋底,一手穿針引線,還時不時在頭皮上劃一劃針尖。母親的一生是辛勞的,她就像千千萬萬平凡而樸素的中國婦女一樣,撐起了我們這個貧寒的家。

  父親常年在外奔波,鮮少回家,只有到了農(nóng)忙時才回來小住幾天。白天忙著掰玉米、打谷子、刨紅薯,晚上也不閑著。父親雖然在一家大型國企擔任會計職務(wù),是人們眼中的文化人,但干起農(nóng)活兒一點兒不含糊,他就著煤油燈編筐子、剝玉米、腌酸菜、織席子……一盞煤油燈,是父輩辛勤勞作的見證;一盞煤油燈,是一家人溫暖與親情的守候。

  我上初中的時候,上早晚自習還是經(jīng)常會停電。那時已經(jīng)有了蠟燭,相比于油燈,蠟燭費用較高,大部分人還是用自制的油燈。每當夜幕降臨,教室里幾十盞煤油燈陸續(xù)點亮,同學們在昏暗的燈光下埋頭苦讀的身影,成為了校園里一道美麗的風景。一晚上下來,我們的鼻孔、眼睛都被油煙熏得黑黑的,嗓子里也有一股怪怪的味道。老師在講臺上批作業(yè),用的是帶罩子的油燈,不但可以防風聚光,還不會把眉眼熏黑,著實讓我們羨慕不已。遙想當時,那點點燈火,照亮了多少孩子幼小的心靈,照亮了多少中國家庭的未來。

  萬籟俱寂,憑窗肅立,如銀的月色斜斜地傾瀉下來。時光雖然久遠,但溫暖依舊,煤油燈下的故事,成了我此生無法釋懷的記憶。我記憶深處的那盞煤油燈,仍然在靜靜地燃燒,那微小的火苗,始終閃爍著、跳躍著暗淡卻永不熄滅的光芒。


(編輯:王寧 韓璐 責任編輯:白潔)
主辦:陽泉日報社
互聯(lián)網(wǎng)新聞信息服務(wù)許可證編號:14120190003
晉公網(wǎng)安備14030302000113 晉ICP備07004459
廣播電視節(jié)目制作經(jīng)營許可證編號:(晉)字第060號
地址:山西省陽泉市桃北中路87號 電話:0353-6658025 郵編:045000
陽泉市互聯(lián)網(wǎng)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
陽泉新聞網(wǎng)版權(quán)所有 建議使用分辨率1024*768
陽泉新聞網(wǎng)新浪微博